专业一:材料物理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现代材料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新能源、信息、生物、冶金、机械、化工、石油化工、军事等行业领域从事新材料的科学研究、设计、开发与制造、性能测试、应用以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
二、培养能力(专业基本情况、在校生规模、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等)
本专业一贯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坚持本科教育是本,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和教学基地建设,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立足青岛、面向山东、服务全国,使材料物理成为山东乃至全国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重点培养基地。
材料物理专业积极致力于纳米材料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新技术开发,主要研究方向有: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技术、纳米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纳米材料的表面改性与涂层、纳米材料的应用等。材料物理专业199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被批准为山东省强化建设重点学科。材料物理专业2006年被评为青岛科技大学首批品牌与特色专业,2007年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2016年11月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专业立项建设专业。2017年8月入选青岛科技大学本科专业建设负责人试点专业。2017年4月,纳米材料工程技术实验室入选“十三五”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立项。2018年 10月材料物理专业入选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
根据美国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青岛科技大学化学(chemistry)、材料科学(materials science) 、工程学(engneering)三个学科领域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标志着这三个学科已经进入了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材料物理专业是青岛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本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人才的培养基地。截止2018年10月10日本专业在校生达255人。
下表为材料物理专业近3年第一志愿报考率和最后报到率:
层次 |
专业名称 |
2016 |
2017 |
2018 |
第一志愿报考率 |
报到率 |
调剂率 |
第一志愿报考率 |
报到率 |
调剂率 |
第一志愿报考率 |
报到率 |
调剂率 |
材料物理 |
21.43% |
100.00% |
44.44% |
20.00% |
95.31% |
29.69% |
26.15% |
98.46% |
35.38% |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思维与科学试验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物理学和材料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本专业积极致力于新材料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新技术开发,主要学习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复合材料、电子材料、催化材料的可控制备技术、结构与性能、表面改性与涂层以及应用研究。
学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要求:
1.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2. 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 掌握材料制备(或合成)、材料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测定及材料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
4. 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5. 熟悉国家关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科技开发及相关产业政策,国内外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6. 了解材料物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产业的发展状况;
7. 掌握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实验条件创造,应用计算机进行材料设计及结构分析,归纳、整理、分析试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是通过多方位专业调研、专家指导、集体讨论后制定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实施措施是通过对教育同行,学生就业单位,学生就业意向单位进行了实地走访以及电话回访,对专业人才需求、业务规格等情况进行了企业调研、毕业生调研等,了解到专业毕业生的岗位分布、各岗位能力和知识要求、各单位对毕业生的岗位需求等情况,为专业方向的设置、课程体系的构建、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核心知识领域包括材料物理所需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材料的组成与结构、材料的测试与表征、材料的制备与合成、材料的性能与应用的相关知识。核心课程包括量子力学、固体物理、材料科学基础、x 射线衍射与电子显微分析、材料科学导论、材料测试与研究方法等。基本修业年限4 年。毕业最低学分要求170 学分。其中必修课90.5 学分,专业选修课34.5 学分(其中限选课≥18 学分),通识选修课8 学分,讲座与辅导课6 学分,实践教学环节31 学分。核心课程包括量子力学、固体物理、材料科学基础、x 射线衍射与电子显微分析、材料科学导论、材料测试与研究方法等。2017年修订了培养方案,实践环节教学中将认识实习由1学分1周改为2学分2周,生产实习由2学分2周改为1学分1周。
高度重视本科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本科生参与一系列的科研实践、创新创业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和文化传承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具体措施有:本科生科研立项制;重点实验室对本科生全面开放制;本科生科研实践导师制;学院新材料创新大赛;大学生科研实践夏令营;大力鼓励本科生参与国家级、省部级、企业以及学校层面的各类科技创新、创业、学科竞赛活动;2014年青岛正旺钢水有限公司出资10万元在材料学院设立了学校首个学院级别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用于支持大学生创新实践。通过以上措施,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各类创新、创业、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创业等大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16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项,纳米磷酸铜新型肿瘤光热治疗剂的研究,学生为闻益智, 指导教师为陈克正;新型自漂浮光热转换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中的应用研究,学生为殷小雨,指导教师为王玮;,学生为李明艳,指导教师为毛常明。2017年材料物理6位教师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8年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项.
2017年材料物理专业多位老师入选山东省首批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库,其中郝春成、王兆波、王玮获聘创新教育导师,陈克正、杜芳林、谢广文获聘学科专业导师。
三、培养条件(教学经费投入、教学设备、教师队伍建设、 实习基地、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等)
青岛科技大学有健全的教学经费投入及保障机制,保证教学经费及时、足额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学校稳定的教学经费投入的基础上,材料学院广开渠道筹集经费,不断加大教学经费投入,目前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达到1900余元,已超过《材料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规定的1000元标准,且随着学院的发展,教学经费的投入将稳步增长,以满足学院专业教学、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学院目前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已达到4000余万元,平均每个本科专业800余万元。按《材料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定:对于新建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专业,用于实验仪器的添置经费,初期一次性投入一般不低于1000万元;对于新建二级专业,一般不低于300万元。材料学院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已超过相关规定要求。
表1材料学院主要仪器设备统计表
仪器名称 |
购置日期(年) |
单价(元) |
可见红外光纤光谱仪 |
2011 |
75849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
2011 |
630400 |
偏光显微镜 |
2011 |
30000 |
管式电炉 |
2011 |
3800 |
电导率仪 |
2011 |
77500 |
拉力试验机 |
2012 |
181471.6 |
电化学分析仪 |
2012 |
291060 |
电位粒度分析仪 |
2012 |
389340 |
冷等静压机 |
2012 |
142000 |
高温气氛炉 |
2012 |
201000 |
涂层测厚仪 |
2012 |
7000 |
顶端淬火设备 |
2012 |
33000 |
热电偶测温仪 |
2012 |
6300 |
小型电动液压压片机 |
2012 |
38000 |
管式真空烧结炉 |
2012 |
41800 |
高速混合机 |
2012 |
4900 |
真空感应熔炼炉 |
2012 |
200000 |
比表面积及孔隙测试仪 |
2012 |
534705 |
节能箱式电炉 |
2013 |
9400 |
电化学工作站 |
2013 |
48950 |
电流变仪 |
2013 |
768121.9 |
荧光分光光度计 |
2014 |
149960 |
箱式电炉 |
2014 |
19500 |
行星球磨机 |
2014 |
7400 |
原子吸收光谱仪 |
2014 |
258762.5 |
高温箱式炉 |
2014 |
7000 |
不锈钢粉碎机 |
2015 |
5650 |
智能干燥箱 |
2015 |
12000 |
加热磁力搅拌器 |
2015 |
1690 |
管式炉 |
2015 |
8500 |
电化学工作站 |
2015 |
49500 |
双棍开炼机 |
2015 |
33000 |
2014年,按照学校的本科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以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注重素质提高为指导原则,优化课程设置,压缩专业课学时,增加选修课,提高实验学时,延长毕业论文时间,全面修订了各专业教学计划。除理论课外,对实验教学计划的执行,始终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科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学院《实验教学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技能的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压缩验证性内容,增设设计性和综合性内容,以便加强实验教学改革力度,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2016年又启动在线课程建设,所有专业课实现了在线展示,修订了新的教学大纲和课程简介。
本专业大力强化双语教学,《材料科学导论》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13年材料物理专业主干课程群被评为为山东省本科高校精品课程群,《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科学导论》、《固体物理》、《纳米科学与技术》、《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为山东省精品课程。2016年 《材料科学导论》、《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入选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7年,学校对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材料科学导论》、《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加大投入,在线视频授课录制工作全面展开。
2018年《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完成在线课程录制,申报省级精品在线课程。2018年出版教材《实用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程》入选“高等学校材料类规划教材”,主编:王兆波,王宝祥,郭志岩。化学工业出版社。书号isbn978-7-122-32431-3.
2. 师资队伍建设
材料物理专业现有在编专任教师16人。其中,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高等学校首席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青岛市拔尖人才1人。教授3人、副高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0%,其中博士学位教师15名、占94%。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1人。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合理,总体年富力强,充满活力,40岁以下教师9人、占64.5%。全部教师具有3个月以上的工程实践经历(包括指导实习、与企业合作项目、企业工作等经历)。 教师学缘结构合理,本、硕、博三个教育阶段至少有一个阶段为外校学历的有1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8.4%。
教学效果获奖丰硕,先后获得省级奖励三项,1)2013 年中国化工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以人为本,强化内涵,系统构建高校教学督导工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陈克正、任素贞、王莉莉、刘保成、张树海、杨洪树。2)2014 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王兆波,王宝祥,刘通,于寿山。3)2014年4月,“研究性学习模式在材料学科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中的应用和探索”获批第七届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17年发表教改论文5篇。科研奖励方面,2017年王兆波老师获得青岛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三位。王宝祥申报的项目获得2018年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获奖人:王宝祥,陈克正,王兆波,于寿山。项目名称:界面极化增强型纳微结构复合粒子的构筑及其电流变性能研究.
王兆波荣获2017年青岛科技大学第七届“教学名师奖”,材料物理教研室获得2016年度青岛科技大学先进集体;材料物理教研室获得 2018年青岛科技大学第六届“十佳师德建设先进集体”;2018年王玮获得青岛科技大学第九届 十佳育人标兵;王兆波工作室获批2018校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向省委教育工委推荐王兆波工作室为全省首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王兆波获青岛科技大学2016-2017学年优秀班主任;王兆波获青岛科技大学2017年教学成果一等奖(成果名称:基于供给侧改革和双一流建设视角的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王兆波,谢广文,王宝祥,奉若涛,杜芳林. 王宝祥老师获2017年青岛科技大学实验技术成果二等奖(成果名称:快速混合法和界面聚合法制备聚苯胺纳米纤维的研究及应用).
王兆波老师获批2018年省级教学改革立项---基于供给侧改革和双一流建设视角的材料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该项目同时获得2018年校级教改重点项目支持。2018年王宝祥老师申报的课程《材料物理专业新生研讨课》获批青岛科技大学2018年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立项课程.
积极组织参加了学校教学效果优秀奖比赛,此项活动激发了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并通过观摩教学效果优秀奖获得者的教学比赛,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采取不同形式,强化青年教师实践能力,一是鼓励青年教师脱产半年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二是通过与企业加强科技合作,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加强了青年教师的教学观摩活动,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都参加了观摩教学名师和学校新一届优秀教学效果奖获奖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加强师德教育,坚持学院领导听课制度,强化教学督导员作用,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加强教研室主任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青岛科技大学triz创新理论师资培训班, 2017年8月14-17日,青岛科技大学triz创新理论师资培训班在橡胶谷如期举办。陈英杰,逄贝莉老师代表材料物理教研室参加。陈英杰老师获2017年青岛科技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优秀奖;
王兆波老师获2018年材物专业“我最喜爱的老师”(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a);马继老师获2018年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我最喜爱的老师”( 量子力学), 陈英杰老师获2018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我最喜爱的老师”( 材料工艺学).
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加强教学教改立项工作,获得省级教改立项5项,分别如下:1)2013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立项项目)王兆波,杜芳林,谢广文,郝春成,李桂村,刘通. 工程硕士研究生职业性与研究性协调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实践(sdyy13021)。2)2014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立项项目),校所协同拔尖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sdyy14038),谢广文,张瑞东,王兆波,王桂雪,刘欣,刘佳。3)2015 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立项项目),导师激发研究生科研实践与创新能力协调发展的机理研究,人员:郭志岩,王兆波,孟照国,杜芳林,李斌,刘通。2017年获得山东省导师指导能力提升项目(2项):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1 |
基于职业性与研究性协调发展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
王兆波 |
2 |
开放式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科研实践协同机制研究 |
王宝祥 |
同时郭志岩获批2017年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建设课程为《材料工程》。
2018年发表b级教改论文1篇,英文教改论文3篇,学报增刊教改论文9篇:2017年发表学报增刊教改论文7篇.
2018校级优秀硕士论文2篇,题目:学生:何 凯;指导教师为王宝祥;学生:刘情情;题目:功能型pe/epdm tpv及hips/wgrt tpe的结构与性能。、指导教师为王兆波.
大力实施本科生科研立项制、重点实验室对本科生全面开放制、本科生科研实践导师制,鼓励学生自由组队或联系专业教师,自行选定题目或者由指导教师提供题目,利用课外时间进入实验室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在此基础上发表学术论文、申请国家专利;大力鼓励本科生参与国家级、省部级、企业以及学校层面的各类科技创新、创业、学科竞赛活动,扎实开展大学生新材料创新大赛,大力支持大学生参加权威高校和科研院所夏令营活动。形成了‚一二年级参加大学生英语、数学、物理、数学建模等基础性学科竞赛,三四年级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新材料创新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等专业性竞赛立项‛立体式全过程覆盖体系。
针对本专业教师大多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学生管理经验,但现场工程经验和设计水平不足这一问题,近年来,学校在加大对专业教师培训、继续教育及丰富工程经验教师的同时,学校及学院组织青岛丰东热处理有限公司、青岛半导体研究所、青岛大洋涂料厂、青岛富川电子塑胶有限公司、青岛格仑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青岛吉明美汽车配件有限公司、青岛凯林汽车配件有限公司、青岛李村河污水处理厂及青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企业和设计院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习、毕业设计。指导学生实习的兼职教师被邀请到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培训,讲解企业的工艺流程及原理,并在企业针对设备对学生进行分工段讲解。另外,学校鼓励产学研结合,鼓励教师基于科研成果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创办产业化实体。产业化实体以企业的形式独立聘任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本专业邀请产业化实体中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学院材料物理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的修订,结合实体公司对工程技术人员需求提出修订意见。
实习包括有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学院针对所属专业建立了青岛丰东热处理有限公司,青岛海铁玻璃钢船艇有限公司、青岛中齐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等多个校外实习基地:
共建实践基地(注明共建企业与基地名称) |
1.山东蓝帆橡塑股份有限公司,教学实习就业基地 |
2.淄博华光陶瓷科技有限公司,教学实习就业基地 |
3.淄博工陶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教学实习就业基地 |
4.青岛乾运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实习就业基地 |
5.青岛丰东热处理有限公司,教学实习就业基地 |
6.青岛汉河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教学实习就业基地 7.青岛众意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教学实习就业基地 |
8.青岛正旺锆碳股份有限公司,教学实习就业基地 |
合作共建课程(注明共建企业与课程名称) |
1.青岛丰东热处理有限公司 《材料热处理》 |
2.青岛海铁玻璃钢船艇有限公司《复合材料学》 |
3.青岛半导体研究所《半导体物理》 |
4.青岛富川电子塑胶有限公司,《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 5.青岛馥豪塑胶有限公司《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6.青岛新正锂业有限公司,《能源材料》 |
2018年建成8个学生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训练基地,(青岛丰东热处理有限公司,青岛汉河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蓝帆橡塑股份有限公司,淄博华光陶瓷科技有限公司,淄博工陶耐火材料有限公司,青岛众意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青岛新正锂业有限公司,青岛正旺锆碳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铁玻璃钢船艇有限公司)。
学校大力支持现代教学技术应用,学生上课教室功能齐全,种类多样,满足不同类型课程需要。各类教室全部面向学生开放,支持讲座、培训和第二课堂活动,各类课堂教学设施利用率高。现有各类教室共有483个,座位数55828个,其中多媒体教室196个,座位数28627个。图书和网络资源也能满足学生科技创新需求,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总数1533342册,电子图书总数838122种,电子期刊种类数29747种,期刊接受捐赠图书5201册。2014 年经费支出916万元,购置纸质图书70125册,生均年图书及文献费用296元,订购sciencedirect、nature、science、维普、万方等二十几个数据库,有效缓解了纸质资源不足的问题。学校纸质期刊与电子期刊配比满足师生教学科研需要。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合作办学、 教学管理等)
本专业是在青岛科技大学纳米材料研究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纳米材料研究所同时拥有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省纳米材料工程中心、全国纳米材料检测中心及青岛市重点实验室,从事纳米材料研究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近5年先后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省级项目20余项;发表sci、ei论文12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7项。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本学科已发展成为我国以纳米材料为突出特色的材料领域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新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之一。
根据美国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2015年3月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青岛科技大学化学(chemistry)、材料科学(materials science)两个学科领域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标志着这两个学科已经进入了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2016年材料物理专业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立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山东省一流学科立项。
近几年,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环节需要的经费,除学校划拨本科生毕业环节(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经费外,其余大部分由指导老师承担的科研课题经费支付。本科生从事课外科技创新实验,除学校拨发的创新实验经费外,课外科技创新实践课题均来自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或社会捐助。
注重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位论文培养和撰写,分别于2013, 2014,2015 三年获得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各一次。显示毕业设计环节的质量很高。获得校级优秀学士论文9篇。研究生培养获得丰硕成果,近五年获得省级奖励6项:1)2013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奖,卫小军,导师:陈克正。2)2014年6月,王利杰获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题目:功能型eva/cm tpv及hdpe/wgrt tpe的制备、结构与性能,指导教师:王兆波;3)2014年6月,李帅获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题目:新型功能型热塑性硫化胶的研制,指导教师:王兆波;4)2015年6月,指导的研究生李帅,“功能型eva/nbr tpv及hips/sbr tpv的制备、结构与性能”获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王兆波;5)2016年6月,指导的研究生赵静,“hips/hvpbr tpv及hips/wsbrp tpe的制备、结构与性能”获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王兆波;2017年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负载型钴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硼氢化钠水解制氢的性能, 学生: 王丽娜,指导教师:谢广文.
获得2017届本科毕业生校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1篇,如下表所示:
所在学院 |
毕业论文题目 |
学生姓名 |
专业班级 |
指导教师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溶剂热法制备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研究 |
刘泽琳 |
材物131 |
王宝祥 |
研究生培养取得积极进展,2017年共获得山东省导师指导能力提升项目2项,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1门,省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1篇。2017校级优秀硕士论文2篇,题目:mso2/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储能研究,学生:钟洋,指导教师为郭志岩;题目:功能型pp-b/epdm tpv 结构与性能,学生:张纪凯,指导教师为王兆波。
2017年省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1篇:
学院 |
姓名 |
类型 |
论文题目 |
材料学院 |
王丽娜 |
硕士 |
负载型钴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硼氢化钠水解制氢的性能 |
2017年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1门:
序号 |
所属学院 |
课程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课程类型 |
课程类别 |
1 |
材料学院 |
材料工程 |
郭志岩 |
硕士 |
专业学位课 |
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与山东蓝帆橡塑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正旺钢水有限公司、淄博华光陶瓷科技有限公司等多个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构建“定制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入中国科学院与教育部”协同育人计划”,与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联合培养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拔尖创新型”人才;与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联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材料学院在此环节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目前学院已建成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20个,能够很好地满足本科生实习需要;强化实习计划的制定与落实管理,教学院长、教学督导员经常检查,确保实习时间、实习人数的落实;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及时改进工作;加强实习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实习内容丰富,受到学校教务处表扬。
实验教学由基础课程实验、专业基础课程实验、专业课程实验等教学环节组成。实验教学以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融会贯通科学知识、促进科学思维为主要教学目标,以获得实验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强化独立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能力培养目标。实验教学内容,包括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近年来,学院必修实验课开出率达到100%,其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占实验课程的70%以上,验证性实验不超过30%。
为进一步提高学院实验资源利用率,搭建本科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学院将全部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开放内容主要包括设计型实验、创新型实验、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课外科技活动以及各级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等。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已初步形成纳米生物功能材料,催化材料,电绝缘材料,碳材料,薄膜材料等多个研究方向和科研团队,其中的部分研究方向已处于国内先进甚至领先地位。将对这些研究方向进行进一步的凝练,在人才引进和硬件建设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使更多的科研团队的研究水平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更好地为山东省和国内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重视基础研究的同时,十分重视纳米技术的应用开发研究,瞄准国家重大产业需求,先后与齐鲁石化公司、海尔集团、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海龙集团、青岛喜盈门集团等大型企业合作,共同进行纳米技术的转化,为企业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应用到国家电网超高压直流输电电缆的重大需求上,在纳米材料及纳米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齐鲁石化公司、海尔集团、喜盈门集团、青岛大洋涂料公司及兵器总公司53所的产品上,为相关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五、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率、就业专业对口率、毕业生 发展情况、就业单位满意率、社会对专业的评价、学生就读该专 业的意愿等)
本专业高度重视学生培养质量,注重学生就业率和考研率。今年,我院学生工作综合考核和就业工作考核位居学校前两名。本专业是山东省特色专业,所属学科是山东省重点特色学科,毕业生可在材料、机械、化工、石油化工、新能源、信息、生物、冶金、军事等领域从事新材料的科学研究、新材料设计与开发、材料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测试、材料器件以及材料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等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7%以上,从2013-2017年来看,就业率分别为 97.1%,96.55%,97.3%,100%,98%。成绩优秀者可以免试在本学院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以及在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研工作。本专业考研率一直稳定在40-55%。2013-2017年考研率分别为62%、51%,65%,50%和52%。2017年很多学生进入中科院各研究所、国内外著名大学深造。考取了院校覆盖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211、985高校和科研院所。近年来,材料学院通过“一揽子”学风建设举措,在学院师生中营造了“抓学风”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深化了学院“领导班子带头参与、班主任主动参与、专业教师广泛参与”的学风建设机制。依托全员全域全程科创体系以及考研动员会、导师推介会、报考分析会、督促鼓劲会、冲刺调节会、调剂说明会“考研六部曲”等一系列独具材料学科特色的横纵双向学风建设行动,有效提升材料学子专业素养,为其科研成才之路指明方向、保驾护航。学院2017届毕业生复合考研率达55%,刷新了材料学院考研数量和质量的新纪录。
材料学院通过每年11、12月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回访,近95%的用人单位对材料学院毕业生给予高度肯定,反映材料学院毕业生身上普遍存在“专业扎实、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求真务实、善于创新、团结合作、忠诚企业”的良好品质。近5%的企业表示希望材料学院毕业生能够保持稳定在企业工作3年以上。2017年4月,材物2013级学生刘金津荣获青岛科技大学“十大优秀学生”、青岛科技大学“十佳团支书”荣誉称号,材物2013级学生崔伟获评2016年度青岛科技大学“自立自强”标兵。2017年张星烁、张旭获评先进基层就业毕业生荣誉,并作为第19届研究生支教团代表支教西部。张星烁同学作为支教代表,现已赴西藏进行支教援藏活动,为我院和我校树立了新的典范,杰出的代表,创业的新示范。2017年材料物理13-1班的张星烁、张旭获评先进基层就业毕业生荣誉,并作为第19届研究生支教团代表支教西部。2018年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获评西藏优秀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支教学生发表教改论文2篇.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创业情况、釆取的措施、典型案例 等)
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突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创业是不少应届毕业大学生的第一选择。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创业的形势有很明显的好转,不论是私人创办事业涉及的领域还是创业的发展势头,都有着健康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创业这种新的就业方式。
学校鼓励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形成了“五位一体”的创业工作模式,即“以科大模式为依托,培育校园创业文化;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提升学生创业能力;以基地平台为支撑,推进学生创业孵化;以政策服务为保障,推动学生创新创业”,形成了“科技创新,学科创业”的学校创业工作特色。学校充分挖潜校企合作优势,在橡胶谷设立“胶子驿站创客空间”,在青岛科技大学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内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2013年被教育部、科技部认定为“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2015年6月15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专题报道了学校的大学生创业工作。2017年3月,与淄博工陶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共建教学实习就业基地。
七、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在21世纪,材料科学技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航天、航空、信息、国防等高新技术进步的基础。国内支柱产业及高技术产业发展对新材料的需求不断扩大,机械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汽车工业、建筑业等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材料在质量、性能与数量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新技术产业将带动新材料需求的增加,特别是电子信息材料以每年20%至30%的速度增长,生物医用材料以约20%的速度递增。此外新型能源材料、生态环境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等新材料的需求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迅速增加;复合材料的需求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材料行业的迅速发展急需大量人才。目前据相关专家分析,我国在材料方面缺乏的人才在20万到30万之间,并且呈逐年递增趋势,特别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已经成了“抢手货”。目前我国整个材料行业都缺少高精尖人才,我国材料行业的人才缺失问题已经成了众多企业发展的桎梏。人类进入21世纪,对新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材料、能源、信息被称为现代技术的三大支柱。新材料是实现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材料科学正以非常迅猛的速度在国内外蓬勃发展,急需大量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为适应材料科学的飞速发展,必须加快人才的培养,不断革新课程设置和教材,尽快反映本领域和相关领域不断增加的新知识。应重视以基本的物理、化学原理为基础,加强原始创新,研究探索有应用前景的未知新材料、研究新材料的合成、制备,特别是用基础分析和计算机建模、微观尺度结构控制、仿生等方法,发展具有创新意义的高性能低成本新材料。应加强新设备、包括重大仪器的研究和装备,没有先进的仪器、装备就不可能在材料的科技前沿进行研究开发工作。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材料物理专业是青岛科技大学的省级特色专业,在山东省排名第一。在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切实体会到我们的办学条件、培养效果上还有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本专业每年对培养目标进行评价和修订,在培养目标修订过程中吸收了外校专家的建议,但校外企业专家的参与度不够。主要原因是对校外企业专家调研的力度、深度、调研内容的设计待于加强。需要加强对校外和企业专家的调研力度和深度,调研之前进行完善的调研设计,提出有针对性的调研内容,更好地发挥校外和企业专家的对学生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的评价和指导作用。存在实习实践环节实习参与的深度和时间需要强化的问题。主要原因是:(1)随着企业生产的高度自动化和利益最大化原则,实习单位的联系越来越困难;(2)存在实习经费的短缺问题。另外,进一步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将实习基地的建设和为企业解决工程问题的双向互赢合作为前提,加强实习环节学生的参与度。
高水平教师数量尚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需求,尤其是“大师型”、 “双师”型高水平师资明显不足。教师发展、人才考核的良性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健全。现有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有待提升,尚未实现教学水平与专业的同步发展。特别是教师队伍中,“80后”青年教师比例较大,其敬业精神、专业水平和执教能力仍显不足,导致基本教学素养和教学团队的专业化、规范化不够,师资培训工作还需加强。
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管理,确保精品课程内容的“精品”性。重点加强过程管理,对课程设置、课程设计、课程定位、内容组织进行规范化管理,科学制定过程性评价体系,实施激励约束机制,引导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积极参与到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加强精品课程配套教材建设,开发或引进课程平台,提高课堂教学信息化水平,倡导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理念,满足学生在信息化条件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的需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破传统课堂灌输式教学模式的主导地位,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能力,增强课堂的启发性、探究性和吸引力,改善传统的师生关系,增强课堂氛围的活跃性和交互性。通过网络及多媒体制作培训、专项检查、微课评优、观摩示范等措施,提高多媒体课堂的教学效果,纠正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的“读课”现象。加强对双语教学开课的审核和质量监督,对于教学效果一般,达不到学校、学院要求的课程取消双语教学课程资格。学院将进一步规范实验、实践教学。加强实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帮助、指导、督促教师和教学辅助人员提高业务水平。
进一步强化青年教师培养力度,促进其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院将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教师培养培训平台,创造更多的机会,鼓励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在充分发挥已有的聘任、考核、职称晋升导向功能的基础上,建立更多的激励和奖励机制,引导青年教师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加强科研团队、教学团队、课程团队建设,切实发扬以老带新的传统,帮助青年教师把高学历转化为高能力。大力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国内外教学培训、到企业锻炼、教学研究与改革立项,多措并举助推青年教师成长为教学骨干。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按照学校教学运行的规定和程序,选聘任课教师,检查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组织各课程及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检查,每学期听课和指导青年教师4人次。做好本专业自我评估和质量信息的收集、反馈和改进工作,、组织1次师生座谈会、学生满意度调查、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意见调查,及时总结反思,持续改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